“三會”開上雲端,黃浦五里橋街道實事嵌入民心 ( 2023-01-30 )

社區居委會是否可以增配血氧夾、制氧儀?社區互助藥箱是否可以制度化推廣?“一網通辦”自助辦理端能否延伸進社區,方便老年人就近辦理民生業務?近期,一場“雲三會”在五里橋街道雲端“議事廳”舉行。聚焦近期所需所盼,居民們暢所欲言,街道相關部門也根據大家意見建議進行梳理分析,以提升後續服務供給的精準匹配度。

上世紀90年代末,為解決“一條泥濘弄堂”的改造,五里橋街道創設了聽證會、協調會、評議會的“三會”制度。如今,實踐中不斷發展提升的“三會”制度,不僅被寫入《上海市居民委員會工作條例》,且成為解決基層治理難點、堵點、痛點的重要法寶,是全過程人民民主在基層社會治理領域的生動實踐。

如今的“三會”越開越靈活,參與主體越來越廣泛,也越來越好用管用,在全市數字化轉型的背景下,“三會”開到了“雲端”。

居民們可以在市“社區雲”小程式的“雲三會”功能模組中翻閱“三會”召開過程中的會議資料、投票結果、公示情況等,會議召集人可進行線上存檔。所觸及的議題也越來越廣泛,從“身邊事”到“社區事”。特別是聚焦黃浦區率先提出的“10分鐘社區生活圈”,每個人心裏都有一幅理想景象。

有沿街商鋪業主提出,希望可以有符合五里橋特色的網紅打卡點,營造良好的業態氛圍;有園區工作者提出,希望生活圈在兼顧為老服務的同時,凸顯青年元素,激發青年人在社區創業就業的意向;還有居民關注到“一街一路”規劃和建設。各類意見林林總總共有近千條。

“對五里橋這樣的老齡化社區而言,有如此參與率,説明這樣的共商共議形式是有吸引力的。”街道將這些意見細緻分類,逐步細化落實到方案設計與後期工作中。比如,在頤樂街區黨群服務站內,設立起了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延伸點,開設“黨務、政務、居務”服務窗口,在解決居民就近就便辦理事務需求的同時,主動為居民提供小家電修理等便民服務。又如,聯合8號橋文創産業園區開展銀杏創意文化節,將街區特有風貌與街道文化建設、營商環境優化相融合,既為街區文創企業展示搭建平臺,也讓居民在“賞”銀杏、“踏”銀杏、“品”銀杏、“繡”銀杏、“飾”銀杏中感受街區人文魅力。

五里橋街道表示,目前已明確了關注老年生活品質、完善細分養老服務,科創文創雙輪驅動、社區發展注入活力,增加居民幸福指數、提升街區顏值溫度,傳承民族工業文脈、煥新世博濱江發展等“10分鐘社區生活圈”的具體建設目標,同時結合“一街一路”建設,將這個“10分鐘社區生活圈”描摹、落實得更為精巧,更貼近民心。